服務熱線:15811173789
中式餐飲真的難以標準化嗎?若其標準化,對廚具行業有何影響?
中餐能否標準化,是餐飲界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。麥當勞、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在我國遍地開花,而中餐走向世界之路卻很坎坷。
眾所周知,中國菜非常講究,光是烹調方法就有幾十種之多,拌、炒、蒸、煮、煎、炸、燜、焗、燉、煨等等。除此之外,火候大小、時間把控、主菜與調料的先后順序、調味調色等,都極其嚴謹。
中餐更多的是靠著經驗傳承和技術性菜品聞名于世,南方與北方的口味差異,東部到西部的食材變化,融合成一幅燦爛的中華飲食文化。口味繁多,用料廣雜,可謂是眾口難調。舉個例子,每年端午節,南北方網友都要為粽子應該是甜還是咸爭論上一番。連中國人內部都無法統一口味,中餐真的能標準化嗎?
▲甜咸粽子大戰
所謂中餐標準化,就是把每個菜怎么做都流程化、知識化,并且可以做到招聘沒有廚藝經驗的人,經過特定培訓后能夠做出一道相對穩定的菜。
可以看出,標準化就是統一化,用料統一,做法統一,口味也統一。或許會有人認為,這樣的做法已經失去了中國菜的靈魂。沒錯,中國菜,除去烹飪過程嚴謹,還要有廚師的經驗把控和心血付出,每個廚師都有自己的風格,每種菜系也有不同的特點,如此才造就中國菜的特色。
獨特性沒有錯,同樣標準化也沒有錯。生活節奏加快,社會越來越講究效率,不只是餐廳忙,來餐廳就餐的食客更忙。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,餐廳高翻臺率已成為競爭關鍵,食客就餐不會希望自己等待時間太久,抓緊吃完走人是雙方都期望的。
標準化與獨特性不過是面對的需求不同,所以做法才各異罷了。
標準化,并非要遏制傳統中餐的發展,它不過是滿足當下社會需求的一個趨勢,就像麥當勞、肯德基等西式快餐,那里的食客對口味要求不高,更多的是追求速度和效率。中餐標準化也是一樣,對于習慣吃中餐而又沒有太多時間在餐廳等待的人來說,標準化的中餐是非常不錯的選擇。而對于很多追求口味的人群來說,非標準化具有獨特口味的傳統餐廳會更有吸引力。
在家具行業做餐飲做得最成功的“跨界大師”宜家,今年為廚房小白推出一張革命性美食圖紙,只需用相應的食材把空白處填滿,拼好的食材就可以直接用菜譜卷起來,然后放入烤箱,烤制相應的時間,即可享用,這簡直是手殘黨吃貨的救星。
這里我們并不能說宜家的產品遏制了做飯的靈魂,它不過是面對的人群不同,或許對廚房小白來說,不借助別人而采用這樣的方式做飯,本身就已經是極大的滿足了呢。
如要做到標準化,還需技術支撐。
技術從何而來,當然是來自商用廚具行業。作為餐飲業最重要的供應鏈之一,在中餐標準化過程中,我們身上擔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,標準化的餐飲業需要廚具具備哪些功能呢?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。
1
保證食材新鮮,衡量最佳時機
在技術匱乏的時代,想要了解食材是否新鮮,只能憑借常年的經驗來判斷。有了技術支撐,短時間內就可以判斷出食材是否新鮮,從而保證后續流程順利進行。
業內人士都知道,任何食材都有最佳烹飪時間,比如魚類,在殺剖后2—5個小時,肉中的蛋白質才能分解成人體更容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,此時烹飪味道最鮮美,營養價值也最高。如果廚具能夠實時測定出食材最佳烹飪時間,那么廚師便可以根據提示而選擇最合適的食材來烹飪,最終呈現出的作品也會更容易讓食客滿意。
2
分量標準,口味穩定
同樣一份菜,即便找兩個頂級廚師來做,最終呈現的肯定不是一個口味。這是因為一道菜的出品,除其用料,還包含廚師個人習慣、對菜的理解以及細節的把控,整個過程有一點差異,都有可能導致最終出品的菜口味大不相同。
而通過標準化廚具來操作,主料、配料的分量標準自不必說,其烹飪火候、時間等全部通過機器的精準數據掌握。餐廳甚至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人群口味,而考慮不同的烹飪方法,廚師只需設定指令,然后根據流程來操作,最終便能夠呈現標準口味的菜。
科技與餐飲結合,將會成為未來趨勢。然而要想實現這些功能,仍然有一段路需要走,需要商用廚具行業同仁奉獻出智慧和能力。只要我們敢想、敢做,便一定能夠將構想變為現實,為推動中餐標準化而奉獻出自己的力量。
除了上說兩點,大家覺得在標準化過程中,商用廚具還需要具備什么功能呢?
如想要了解廚具設備請撥打:薛經理15811173789 周經理13681214796
您還可以登錄我們的官方網站:www.xn-pe.com進行翻閱更多有關廚房廚具的更多信息。
我們的地址: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臨227號